近日,國內四十萬噸礦石船的航運泊位完成了技術示范報告。這意味著中國的航運即將結束沒有四十萬噸級干散貨碼頭的歷史,國內港口將能夠接靠世界上比較大的四十萬噸級干散貨船。
根據航空工程勘察設計院的介紹,此干散貨船港口泊位及航道、旋轉水域、錨地、導航設施等的建設,是在不改變碼頭主體結構和裝卸工藝的情況下,讓其可以滿足四十萬噸礦石船的依賴需求。
此干散貨船港口泊位主要從事進口鐵礦石和煤炭的海運中轉業務,計劃年吞吐量三千萬噸左右。國內客戶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周邊省份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是中國沿海重要的進口鐵礦石的中轉碼頭。目前,我國部分鋼鐵企業的新增產能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港區。迄今為止,我國沿海鋼鐵企業鐵礦石需求將達到每年四千多萬噸,其市場潛力巨大。
就此情況,國內散貨船貨代公司相關人員介紹,“現在干散貨船港口已經滿足了客觀條件,只要有關部門批準,泊位即可??克氖f噸礦石船,更有效地服務于港口周邊的鋼鐵企業和一些散貨船貨代公司,顯著提高企業效益和國內貨代公司的貨代能力,服務于當地經濟發展,鞏固海運干散貨船港口鐵礦石吞吐量的主導地位,大大提高我們服務內陸地區經濟發展的能力。”
據介紹,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優勢,沿海地區干散貨船港口自然具有為國內經濟發展服務的功能。目前,部分國內散貨船貨代公司已要求政府相關部門盡快將該干散貨船港口布局納入國際計劃。同時,已有公司與國外鋼鐵公司聯系,將該港口作為混合礦產提貨點。此干散貨船港口成為物流公司的干散貨保稅堆場,也可以為各大鋼鐵、礦石企業及干散貨船貨代公司提供非常大的便利。
國內干散貨四十萬噸礦石船港口是我國礦石資源優勢質的飛躍,促進我國沿海和腹地經濟發展,提高國內沿海港口集團的競爭力,服務于內陸地區和國際運輸,促進國際共同發展,該港口促進新世紀海上核心區建設,是實現2025年海上發展目標的實際措施,也是國內沿海海岸線資源和深海岸線資源擴大的必然要求。